(2020更新)
當初在2015年將近年底,在家人半催半逼迫之下辭職全力準備留學之路,於2016年6月完成入學,9月底踏上柏林,主修專案管理及數據分析。
稍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:
主修德語副修英語,中途大學轉念工業設計,拿了一些獎項日子也很開心,畢業後都是在實體零售營運打滾,賺了些人脈也有管理團隊及企業客戶開發的資源。
2016/11 德式教育與學生生活
第一個學期,課程進度飛快,教授第一堂課給我們的德式教育觀念:先自行找資料再提問。
這點跟我在台灣學習的觀念完全相反,『學問』= 要學就要問。 (但是這跟德國相反)
因為這樣,我幾乎每天都是在茫茫(盲盲)google的大量資料中度過,加上數據分析是近幾年非常火的專業,教授上課的速度也是完全不留情的火力全開。
根本讓我天天手足無措,每週掉淚一次,每天都在懷疑甚至否定自己。
班上同學組成只有10%是歐洲人,大部分還是拉美及印度人,和一些外國朋友聊這種心酸,他們總是說:
『 大家都是外國人,我們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相處,才會快樂。』
台灣的貧富差距比較低,治安也相對安全,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是真的會“窮死”
所以能夠離開自己國家的人重新再開始的人,每個都是全力以赴想盡各種方法留下來。
2018/11 論文答辯完成畢業
我的論文主題與區塊鏈與資料安全有關,完成的時間前後大概四個月,實際內文頁數86頁(書寫語言為英文)
前兩個半月大概只有寫了22頁,到最後截稿前8天寫完30頁,至今還是覺得人的潛能真的無限,就這樣完成了兩年前每週掉淚的學生生活。
(2019年12月更新)
寫下這段文字時,我人已經離開了德國,因為在柏林時嘗試創業,經歷過登記身份、註冊稅號、寫商業企劃書、諮詢律師,到實際走出家門拜訪客戶、舉辦活動到產生銷售
但是官方語言,沈重的納稅以及租金問題,德國已經不是我的第一選擇,可是柏林還是一個非常直得來練功累積人脈的地方,或許我有一天還是會回來
有個小建議:
如果有個德國人伴侶,或是可信任且德語及流利的合作夥伴,德國是個很不錯的地方,客人的忠誠度及黏著度比較高,就如同所有創業一樣,初期經營都不輕鬆,但是當你抓住了他們就不用太辛苦地要煩惱回流率。
我會再另外寫一篇關於創業的文章,如果你是對於食品業創業或文化類創業的人,千萬部要錯過了。
留言列表